社会服务

【人民建议】消费视角下疫情 对我省经济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

添加时间:2020-08-31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 【 】   打印   关闭窗口

河北大学段洪波、朱亚康、王莉莉、王映竹,从抗击疫情角度,对我省经济发展提出建议。摘编如下:

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,对我省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,2020年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49.9%,较上月回落8.7个百分点。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对我省消费市场带来严重冲击,市场供需两降,企稳回升难度加大,引发行业的经营危机和生存危机,对我省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。

一、疫情对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

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,此次疫情在短期内冲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,疫情引发的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对于整个市场带来消极影响,对于给各个行业、各个产业以及我省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带来冲击。

(一)疫情对于消费预期和信心的冲击。整个疫情防控期间,居民整体不能消费将会持续存在。回顾2003年数据,“非典”持续期间消费者信心和预期指数大幅下降,2003年5月跌至低谷峰值100,在随后的8个月缓慢恢复却没有恢复至疫情发生前水平。从2019年数据来看,2019年12月我国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达到全年高峰值126.6,但是受到当前疫情的影响并结合历史经验,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会在随后呈现下降趋势,并且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才能得到恢复。

(二)疫情引起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波动。2003年非典时期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:在疫情初期,居民精神高度紧张,引发了抢货囤货的现象,使得物价指数在短时期内小幅猛涨;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大量囤积的货物短时期得不到消化,使得市场需求缩小,物价指数随之下跌。新型肺炎期间,市场上同样出现了抢货囤货的现象,因此,消费品价格指数很大几率出现会异常波动的现象。

(三)疫情冲击三大产业的发展。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,疫情对第三产业冲击的幅度最大,所以第三产业比重越高,受到疫情的影响越大。以2003年“非典”为例,三大产业增速都同时下滑,但第二产业增速恢复用时三个月,第三产业恢复增速则用时六个月。2019年河北省GDP总值35104.5亿元,第三产业为17988.8亿元,占比51.24%,位居三大产业之首,因此此次疫情对经济的打击面更广。

(四)疫情引发行业经营危机。此次疫情对于依赖现金流的行业带来了严重冲击,例如零售业、酒店、餐饮、旅游、电影行业等,收入的大幅减少以及高额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引发了经营危机。以河北省旅游行业为例,2019年春节假期7天,河北省共接待游客2200.39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139.8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9.93%和25.4%。但是,此次针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大幅缩减了春节期间旅游收入,相应的餐饮行业和酒店行业收入受到波及。

(五)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危机。面对此次疫情,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弱,外部融资能力更弱,负的供给冲击对中小企业占主导的民营经济产生更大的非对称效应,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债务违约,特别是餐饮、交通、旅游、零售、教育培训、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。

二、对策及建议

从政府的角度出发,由于疫情持续时间不确定,政府应分别制定疫情期间的短期政策和疫情控制后的长期政策,要做好充分的政策准备。

(一)短期政策。疫情期间的短期政策目标应主要关注企业平稳生存,保障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生存过渡,将有效缓解短期失业潮与巩固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,并大幅降低后期刺激政策的成本。在现有管制措施下,企业主要面对资金周转困难,面临生存危机。为此,政府短期内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:

1.发挥国有企业关键作用。国有大中型企业、行业龙头企业在货款回收、原材料供应、项目发包等方面,加大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支持,促进产业链运行平稳。对已与国有企业签订合同的中小企业,确因疫情影响,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,可以适当延长合同履行期限。

2.加大清欠力度。对受到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,政府部门及所属机构、大型国有企业要优先清偿拖欠账款,无分歧欠款于年底前“清零”。严格控制工程建设、物资采购、保证金等资金支付期限,按照合同约定付款或者原则上不超过30日付款,严禁新增拖欠。对于合同未到期的,可按合同酌情提前支付。

3.加快资金兑现。加快今年省市级工业和信息化、科技、商务、文化旅游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申报审核和兑现速度,力争上半年拨付到位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。

4.建立派驻联系复工企业制度。组织市和县(市)区机关工作人员入驻联系复工企业,按照“指导、督促、服务”三结合要求,指导企业加强疫情防控,督促落实主体责任,服务保障生产经营。

5.规范行政执法行为。城市管理、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履职时,对中小微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,采取预先提醒、主动指导、及时纠正等方式,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。

(二)长期政策。疫情控制后的长期政策目标应主要关注经济稳增长,重点在基建项目、公共服务设施、新经济等领域加大刺激力度,稳定就业水平,提振经济信心。

1.提升产业链水平。通过建立产业联盟、产业信息公共平台、政策引导等措施,支持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体系,提升产业基础水平和产业链水平,构架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。

2.着力稳定居民消费。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。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,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,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,推动增加电子商务、电子政务、网络教育、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。要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,以这次疫情应对为契机,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,引导企业加大对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,扩大绿色食品、药品、卫生用品、健身器材的生产销售。同时,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,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,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。

3.培育发展新经济。高度重视应急经济发展,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省内著名景点的文化旅游体验,加强农产品的县域小循环,完善冷链储运与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配套。以培育居民健康生活习惯为核心,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。

4.提高关键物资生产能力。这次疫情暴露出重点卫生防疫物资储备严重不足,在其他储备方面还可能存在类似问题,要系统梳理储备体系短板,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、规模、结构,提升储备效能。要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,在关键物资保障方面要注重优化产能的区域布局,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、调得快、用得上。

5.加强数字医疗建设力度,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。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,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,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,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发展新图景。为此,政府应加大数字医疗建设力度,推进防疫大数据中心建设,让全省医疗防疫数据上“云”、实现信息共享,并与全球医疗机构建立联网合作。打通各级医疗机构,整合产业资源,实现医疗、医药、医保、医养的数字化互通,推动大健康产业融合、升级。同时,加大对卫生防疫投资,高标准建设国际一流卫生防疫系统,建设遍布全省的社区医疗中心(站),不断完善我省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。

(注:转载于人民建议作者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组、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、河北理论人才五十人工程成员、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重大委托项目负责人)